自2001年起,夏光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敬业实干的作风,参与到紫竹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建设,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运作的国家高新区,紫竹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高科技新城,成为上海乃至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目前,紫竹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获得第9位;2024年,高新区完成上缴国家税收达103亿元,已连续三年税收突破百亿元大关;2025年1-4月份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
讲大局,开拓创新促发展
自高新区建设伊始,夏光就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始终秉承“生态、人文、科技”的建园理念,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园区、校区和社区“三区联动”,使紫竹发展成为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的独特样本。
一聚核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重点高校的建设,在高新区定位和建设过程中,植入“科技”基因,注重功能融合,对高新区品牌形象的打造、紫竹的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持续性价值。
二定主业。确定“研发、创新”型项目为主业,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三严门槛。持续招引和培育高附加值的创新型项目,坚持稳步发展,夏光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带领团队引进了以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和扶持了以至纯股份、申联生物、基因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培育和孵化了一批以触宝科技、云轴信息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同时,建设全国首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的集聚与发展,科创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
抓落实,深耕招商重效益
夏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新区发展建设所提出的“又要高、又要新”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政府的方针政策,以高效的运营、高质的服务,做好引商、招商、助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二十多年来,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稳健增长。
一是引商。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感情、有质量”的举措。他带领团队,从2004年起,开始ISO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连续20年不断建设完善,确保服务高质化、制度化和专业化;设立客户3小时快速反应与项目专职经理机制,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党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一体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设和谐高新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好凤来栖。
二是招商。发挥“小团队”“大能量”作用。首先,夏光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养成了开拓务实、团结合作、高效严谨的优良工作作风。其次,建立良好的管理考核机制,以精准的角色定位、责任分工和奖罚制度,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做好团队的“总指挥”,以完成既定目标为首要任务,协调好不同层面各个方面的关系。
在他的带领下,高新区重点打造“1+6+X”产业布局,集聚了以英特尔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共有世界500强12家、跨国企业总部7家,外资研发中心11家;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0家,培育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4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20家,高新技术企业510家,知识产权入托企业达590家;高新区亩均税收产出446万元,亩均营业收入4423万元,亩均利润总额452万元,均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三是助商。为做好企业服务,他主导编制了《投资政策百问》手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摘要》等资料,开展投资政策、产业分析、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专题讲座。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需求,设立国家级孵化器、成立“小苗基金”“科投基金”、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企业试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共享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紫竹高新区顺利完成了“引进企业、留住企业、助力企业”的专业化、体系化建设,使入驻企业能充分且便利地得到包括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海创基地、公共平台、实验室共享、城区管理、物业管理等在内的“铂金”产业服务。
勇担当,笃行不怠开新局
在紫竹高新区的二十余载,夏光亲历并投身于从蓝图规划到创新高地伟大蜕变的这片土地。这里承载着打造“东方硅谷”的使命与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强调,夏光深感重任在肩。
紫竹高新区能从阡陌农田崛起为“东方硅谷”,靠的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紫竹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构建“校区、园区、社区”融合的创新生态,重视科创产业生态搭建,培育超千家科技企业,让无数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紫竹全力布局智能航空电子产业集群,打造深度垂直领域算力共享平台,推动大模型技术与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努力践行“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技术成果转化”标杆园区的建设,构建更开放的全球创新网络。通过升级高科技产业全链条服务,设立“上海交大—紫竹高新区”概念验证中心,让更多青年才俊在集成电路、航空电子、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勇闯“无人区”。
夏光将与团队一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科创报国胸怀,继续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让青春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
此外,夏光在做好高新区公司本职主业工作的基础上,心怀社会,勇担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兼任了多个专业领域协会的主要社会职务。其间,他积极履职,全心全意,认真努力,建言献策,为所在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作为行业内专家,夏光对市经委、市文旅局、市文创办等主办的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评审等,并在《中国企业家》《财经问题研究》《集团经济研究》、香港《经济导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业界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